今天是     欢迎访问青藏高原牦牛中心!
返回天府商品交易所

案例集|立足青藏高原,开展基础科学和牦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22-03-11    来源:中国绿发会   浏览次数: 881
         2021年3月,UNFSS-AT2中国行动平台及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共同发起食物可持续转型领域的最佳实践案例征集(征集详情请看:第二轮案例征集 | 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中国最佳实践案例),案例涉及乡村振兴、绿色食政、公共采购、校餐、食物市场环境、大厨领导力、青年领导力、食品科技创新、植物领先饮食、动物福利、减少食物浪费、食物教育、可持续食物设计等关键性议题。在2021年9月10日召开的第五届良食峰会上,我们正式发布了《2021食物可持续领域实践案例集》,并公布最终的评奖结果,其中优秀案例获得了“年度最佳实践奖”、“年度食物远见奖”和“年度食物体系友好奖”等三个大类的奖项。

       我们将此前征集的优质案例系统整理,并形成推文发布出来,同时也期待这些内容能够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新一轮的征集行动。而亟待开启新一轮征集,也将会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做进化和创新,更多的实践,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交流,更大的影响力。敬请期待!

 

年度最佳实践奖

兰州大学草地与牦牛实验室龙瑞军团队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和唯一被四季放牧利用的高原。全世界约有1600万头牦牛,主要分布于亚洲高原地区的10个国家,并与这些国家的40多个高山族群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我国青藏高原放养的牦牛数量约为全球总量95%。

 

       牦牛是唯一能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牧草资源的大型反刍家畜(图1)。它以极强的生态适应性、独特的生物学效应、高营养浓度的畜产品和巨大的经济潜力,维系着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民族健康、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等;在高原自然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不可替代。因此,牦牛独特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之成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不仅扮演着高寒牧区自然与社会系统耦合的纽带角色,更是高原牧民营养与食物安全的可靠保障。

 

 

图1 世界及中国青藏高原牦牛分布 

立足青藏高原牦牛全产业

全生态可持续研究 ”理念

       30多年来, 兰州大学草地与牦牛实验室龙瑞军老师团队,立足青藏高原,始终以生态、社会与民族和谐发展为愿景,以提升高原民族生活福祉为使命,致力于牦牛适应青藏高原严酷环境的科学基础研究、牦牛产业转型升级即从牧草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及高寒草畜生态系统完整性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等。


        作为2021年食物系统案例征集“年度最佳实践奖”获得者,我们希望龙瑞军老师团队的实践既能够给相关领域一些启发,更能够引起大家对牦牛价值的关注,加入到高原生态的保护行动中。

 

现就上述部分工作进展梳理如下:

 

1.牦牛的自然属性

       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与驯化,牦牛仍然处于“半野生”状态,对高寒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牦牛对饲草营养的利用效率很高,具有低甲烷排放和高氮素利用特征,属于环境友好型动物。

       牦牛放牧生产系统是青藏高原草牧业的核心,为牧民提供奶、肉、毛、皮、役、药、燃料以及其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对维系当地牧民的生计、健康、福祉以及营养与食物安全等至关重要(图2)。传统牦牛放养业,即牦牛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放牧运动,不仅是对草地和环境最友好和最经济的利用方式,更能在实现区域安全、多样、健康、可持续和公平的粮食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2 源自牦牛的传统绿色有机食品

2.牦牛的社会属性

       牦牛是青藏高原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与文化元素,牧民视其为家庭成员,命名每头动物并分群放养管理(图3)。牦牛与牧人的社区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如宗教、祭祀、聘礼、贸易、银行、戏曲、娱乐和竞技活动等(图4);同时在一些区域,牧人仍保留“惜杀惜售”和放生牦牛的习俗,以示对它们的感恩和敬畏。牦牛放养形成了高寒牧区一种包含生态保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的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图5)。

 

图3 牦牛与牧人和谐共处

 

 

图4 牦牛图腾与高原竞技文化

 

 

图5 基于草地生态-畜牧生产-牧民生活“三生”功能的高原草畜生态系统完整性管理金字塔模式 (龙瑞军, 2009)

 

3.牦牛的福利属性 

 

       在高原的暖季,牦牛处于健康、舒适、营养良好、能表达正常行为、没有疼痛、恐惧或痛苦的良好福利状态。放牧牦牛享有充足的放牧时间与空间,牧人视家庭成员般对待每一头牦牛,它们能自由地获得充足的饮水和丰富的饲草日粮,环境舒适,随时都有同类动物的陪伴,鲜有疾病和天敌威胁,自由度指数高达0.7(0-1)以上。

 

      但在晚冬和早春的寒冷季节,由于草地饲草供给不足,若补饲不到位,牦牛会忍受一定程度的饥饿,再遇到降雪则家畜营养不良状况日甚,或偶有疾病发生。需通过改善补饲和圈舍条件、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加以解决。

 

       对放牧牦牛高福利属性的认识,除了从上述动物本身所固有的天性维度进行感知外,更要结合牦牛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属性,加以挖掘和诠释,才能充分解读高原牦牛特有的高福利属性,从而制定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高原牦牛福利标准。

探索新模式和新理论

造福牧民和高原生态 

        1. 构建了青藏高原草畜生态系统土-草-畜-人之“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出了草地生态-畜牧生产-牧民生活之“三生”服务功能及其系统完整性管理理论(图5)。这些是作为国家和地方制订相关牧区政策和项目实施的重要参考之一,直接和间接地为提升高原广大牧民的生活福祉做出了贡献。

 

        2. 提出了农场动物自由度指数(Farm animal freedom index, FAFI)的概念,即在动物能够表达正常行为的前提下其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集合。规定严格笼养动物FAFI为0,野生放养动物FAFI为1。FAFI能更直观地反映农场动物福利的高低,如青藏高原约有1300万享有高福利的放牧牦牛,其FAFI高达0.7以上。

 

        3. 高原传统牦牛放养业,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环境友好、高福利、低碳和有机的独特畜产品生产系统,对保障高原牧民的营养与食物安全至关重要。在应对2027年欧盟全面禁止笼养的后笼养时代,牦牛放养所生产的符合国际高端消费者需求的高福利绿色有机功能性畜产品,势必为青藏高原传统家畜饲养业创造更大机遇,为进一步提升牧民福祉、践行“两山理论”和高原乡村振兴做出实质性贡献。

结语,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企业为行业和产业带来更多的转变和可能性,也期待在接下来的系列案例的分享中,能够给健康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建设带来更多的启发。

 

 

(绿会融媒获授权转载)

公告动态